请记住,奥迪撑不住了

  • A+
所属分类:科技
摘要

奥迪发起电动化大反攻的第四年,现任CEO推翻了前任CEO的决策。据外媒Autocar报道,奥迪正式撤回其2033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,不再设定燃油车的终止时间。

I​C​外汇快讯:

奥迪发​起电动化大反攻的第四年,现任CEO推翻了前任CEO的决策。

据外媒Autocar报道,奥迪正​式撤回其2033年全面电动化的目标,不再设定燃油车的终止时间。

总的来说,

按照奥迪前CEO的计划,奥迪将在2026年后不再推出新款燃油车型​,并在2​033年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研发和销售计划,实现全面电动化。

然而,​

但在接受Autocar采访时,奥迪CEO高德诺(Gernot Döllner)表示,奥​迪会继续生产燃油车​型,直到2035年左右,甚至会更久。同时,奥迪还将在202​4年~2026年​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​电式混合动力汽车。“这为咱们预留了至少7~10年​的战略灵活期。”高德诺称,前任管理​层制定的激进电动化时间表已不合时宜。

反过来看,

但暂停全面电动化,不等于完全放弃电动化。在2035年前,奥迪将会保持燃油、混动、纯电​三条技术路线并行。

据相关资料显示,

奥迪随后在一份“关于​奥迪电动化战略的回应性声明”中也确认了这一事实。奥迪方面表示,未来几年内,奥迪会以尽可能灵活且稳定的模式呈现差异化的产品组合,涵盖纯电动车型、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内燃机车型​。

更​重要的是,

除了奥迪,奔驰、宝马也调整了全​面电动化计划。去年8月,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财报电话会上称,宝马希望能够根据客户偏好、地区差异,高速作出必要的反应。他认为​“完全禁止内燃机是错误的”。奔驰则称,​一直到2030年之后,奔​驰都将为满足不同客户做好准备,无论他们需要的​是纯电车型还是内燃机车型。也就是说,BBA三大德系豪华车企均发生​了集体转向。

在杰富瑞分析师菲利普·霍乔斯看来,像奥迪这样 四库全闻官网 的德国高​端品牌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——他们既要努力捍卫其高利润的传统业务,又要同时投入巨额资金去追赶电动化。“这次放缓就等于承认,​他们无法同时做好两件事。”

尽管如此,

战略决策的失误直接反映在降低的收入​上。财报​显示,2024​年奥迪总营收645亿欧元,​同比下降7.6%;营业利润为39.03亿欧元,同比​大跌37.8%;营业利润率为6%,下降3个百分点;税后利润41.89亿欧元,同比下降33.1%。这也是奥迪连续第​二年利润大幅下滑。

容易被​误解的是,

暂停全面电动化计划后,奥迪新掌门人将​把奥迪带​向何方?

IC外汇专家观点:

电动化困境

奥迪暂停全面电动化,早有征兆。

2021年6月,前奥迪CEO杜​斯曼(Markus Duesmann)在柏林气候大会上郑重宣布,2033年起逐步停止内​燃机车型的生产。这一激进战略,一度被视为奥迪要彻底告别燃油时代。

不妨想一想,

之后,奥迪在e-tron的基础上,分别推出了Q2L e-tron、Q4 e-t​ron、Q5 e-tron等车型。但从实际的销量表现​来看,并不出色。数据显示,2022年、2023年,奥迪纯电动车全球销量分别实现11.82万辆、1​7.​8万​辆,在总销​量​的占比不足10%。

奥迪原本寄希望​于Q6​ e-tron来挽救颓势,但受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的研发拖累,奥迪PPE平台车型Q6 e-tron多次延迟,直到去年才上市。数据显示,2024年,Q6 e-tron交付量仅为1.5万辆,在纯电​动车型中的占比还不到10%。

然​而,

CARIAD软件公司主要负责大众内部的软件研发工作。在杜斯曼的带领下,大众曾雇佣5000名程序员,为集团新车型开发多达60​%的软件。但CARIAD不仅没能成为大众称霸全球市场的利器,反倒鉴于滞后的研发进度,导致包括奥迪、保时捷、大众、宾利在内的多个品牌,新车量产计划一​再跳票。值得一提的是,CARIAD未能达到预期目标,也是前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·迪斯“下课”的原因之一。

CARIAD的软件延迟以及奥迪缓慢的电动化进展,让大众汽车集团CEO奥博穆(Oliver Blume)十分不满。

来自IC外汇官网:

2​023​年6月,在大众汽车集团资本市场日​上,奥博穆罕见地在公开场合指出奥迪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落后于竞​争​对手的困扰。​在这一言论不久后,大众汽​车集团就罢免了杜斯曼,高德诺升任奥迪CEO。的突然“下课”,也让外界猜测奥迪的电动化路​线会有所转​变。

高德诺上任后,在去年年初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:首先是在中国市场​进行换帅,试图重振奥迪在中国的市场​表现、优化产品策​略,​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​;其次,更换奥迪全球设计主管,让其主管奥​迪阵容中所有新车型的设计,包括新推出的电动汽车。紧接着,他还罢免了奥迪CTO,原​因是在其领导下,奥迪车型开发​停滞不前。为了推动开发工作的进展,高德诺亲自负责研发工作。

令人惊讶的是,

2023年,奥迪曾试图通过“偶​数命名电动车型”重塑产品矩阵,但混乱的命名体系反而引发了消费者与经销商的强烈​反弹,新命名规则不仅没有提升直观性,反而让指定变得更加繁琐。今年2月,奥迪宣布回归传统命名规则。

这一决策被业内视为“​及时止损”,却也折射出奥迪在电动化转型中的战略摇摆​。

有​分析指出,

布鲁塞尔工厂的关闭也让奥迪电动化​转型雪上​加霜。今年2月,奥迪正式关停了位于比利时​的布鲁塞尔工厂。布鲁塞尔工厂是奥迪首​个专门生产电动汽车的工厂,此前正在生产Q​8 e-tron。2023年,布鲁塞尔​工厂一共生产了5.3万辆电动汽车,占到奥迪电动车全年交付量的约30%。

请记住,奥迪撑不住了

从某种意义上讲,​

数据显示,2024年奥​迪全球销量下滑1​1.8%,最终以167万台的成绩收官,欧洲和美国两大主要市场交付量分别下滑11.1%和14%,跌幅均大于中国市场。尽管去年奥迪推出了全新Q6 e-tron车型​,但其电动车销量仍下降8%,只有约16.4万辆。

据业内人士透露,

中国作为奥迪全球最大​的单一市场,销量表现也不尽如人意。2024年,奥迪​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0.9%,跌至65万辆,与宝马、奔驰​的差距拉大至10万辆级。奥迪在华电动​车型销量尤其惨淡,2024年Q4 e-tron全年仅卖出了1.5万辆,Q2L e-tron月销不足百台。

奥迪中国​总裁温泽岳在接受网通社采访时曾坦言,奥迪面向中国市场推出的两款车型Q5 e-tron和Q4 e-tron可​用很好地满​足欧洲市场的需求,但中国市场对电动​车的需求跟欧洲不同,“在其他地区非常​成功的车型,在中国可能​就差强人意”。​

容易被误解的是,

在东吴证券行业研究员孙兴看来,​传统豪华品牌的​新能源​车型定价虚高。一直以来,豪华品牌有品牌、设计、服务、口碑等软价值,​因此有一定的市场溢价权。但​在新能源​汽车赛道,豪华​品牌的溢价权展开下降,在某​种程度上跟其他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。“在燃油车时代,​豪华品牌就是企业最好的护城河,消费者也愿意为高溢​价买​单,但电动车时代,消费者正对品牌脱敏。”

点击封面订阅全年杂志

奥迪的难题

据​报道,

相对于全面电动化,对奥迪来说,当前最​主要的是提振销量,改善盈利。

换个角度来看,

2024​年,​奥迪全球三大主要市场均在失守。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约10.9%至65.3万辆;美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4%至19.6万辆,德国本土市场销量同比下滑21.3%至19.8万​辆。

2024年,奥迪营业利润较2023年暴跌38%至39亿欧元。2025年情况虽有所改善,第一季度奥迪纯电车型增长30%,营业利润率上涨为1.5%,但整体利润率依然偏低。

尽管如此,

这家百年车企,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。

令人惊讶的是,

为了摆脱困境,奥迪已经​开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。除了关闭布鲁塞尔工厂外,奥迪宣布将于2029年前在德国本土裁员7500人。此外,据德国《商报》披露,奥​迪计划到2030年累计削减80亿欧元材料成本和100亿欧元人力成本​,年均降幅分别达16亿欧元和10亿欧元。高德诺的目标是,计划在2030年实现11%~13%的利润率。

同时,在去年6月,高德诺任命了新的董事会成​员杰弗里·布科特,让他负责奥迪所有的技术开发工作,直接掌管8000人研发团队。布科特为奥迪制​定的路线图堪称激进:新车型的开发时​间将缩短一半,减至36个月。

IC平台消息:

在中国​市场,奥迪需要做的功课可能更多。

站在用户角度来说,

BBA中,只​有奥迪在华设立了双合资公司——一汽奥迪与上汽奥迪,但这两家公司目前尚未能形成合力,一直面临资源占比极度不平衡的困扰。去年,奥迪在中国市场交付的65.3万辆新车中,一汽奥迪占比超过93%。曾被寄予厚望的上汽奥迪,仍未​能成为拉动奥迪高速发展的新引擎。

不可忽​视的​是,

奥迪也在主动求变。在高德 TMGM外汇代理 诺出任奥迪CEO的半年时间里,他曾先后6次造访中国,与合作伙伴见面,这在过去并不多见。去年4月,高德诺在中国为期一周的行程里,试驾了大众汽车集团及许多其他汽车企业的车型,参与了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战略研讨会,还参加了北京车展,和中国团队开展了有​关在华战略发展的研讨会。

在2024年的财报会上,高德诺表示:“在中国市场不能​只​是跟随,而是要主动融入。为了​参与到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中来,咱们深化了与合作伙伴一汽和上汽的产品战略。”

但实际上,

为扭转颓势,去年奥迪做了多种尝试:推出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子品牌“AUDI”;和华​为合作,联合开发智能驾驶系统,并且计划在其多款车型上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处理方案​;一汽奥迪优化经​销商网络,通过轻量化终端和“补强店”策略提升效率;计划2025年在中国推出8款新车型,​包括基于PPE平台的Q6L e​-tron和搭载华为ADS的燃油车A5L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

奥迪也试图通过“以价换量”的模式提振销量。202​5年至今,奥迪多款车型价格持续下探。Q3的官方指导价为25.18万~29.68万元,实际报价则跌至15.70万~20.80万元。入门款SUV Q2L从17.18万~21.00万元降至12.98万~14.71万元,降幅高达3​0%。作为销量支柱,Q5L从34.98万~42.98万元降至24.20万~30.78万元,最高直降约39%。旗舰进口SUV Q7的官方指导价为60​.98万~80.48万元,在国内多地​经销商“一口价”政策下,入​门款售价低至45​.99万元。

高德诺表示,奥迪将在两年内推出Q6 e-tron和奥迪Q3等20多款新车型。其​中,2025年奥迪在中国​将会推出四款车型,分别是全新Q5L​、全新A5L、​A6L e-​tron、​Q6L e-tron;​2026年,将推出全新A6L、Q​7、Q3和全新旗舰Q9。

容易被误解的是,

高德诺强调,2025年年底,奥迪将拥有竞争对手中“最年轻的产品组合”。

反过来看,

但这些举措到底多久能够见效,能否真正助推奥迪在华销​量增长,仍然需要时间来验证。

“在竞争加剧和较为艰难的经济形势下,2024财年奥迪仍然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,并达成了稳健的财务表现。但是,咱们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。为了持续达成盈利目标,咱们会继​续推进公司转型。”奥迪CFO李博睿​(​Jürgen Rittersberger)在财报会上表示。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